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已经采用导学案为向导的教学方式,学生通过导学案的指导,通过自学、互学、展示、点拨等方式来完成一节课的流程,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,学生最后形成的内容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形式的,如可能是单一的一份导学案、也可能是单一的一份实践项目,如设计的程序或作品,也可能是由导学案和实践课题共同组成的两份内容,这些内容我们根据情况要求学生作为需要完成内容来提交。
而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参与统考,在过往的教学中,我们更多的关注于当堂课程的完成情况,而对完成结果的评价却开注的比较少,由于时间紧张,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。
忽略评价的代价是,学生慢慢会觉得做的好与差一个样,做与不做一个样,规不规范一个样,最后会导致成学与不学一个样。
针对这些问题,本学期我们在评价这一块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,力求进行可行的、有效的评价。
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,一是规范导学案或作品提交文件的格式,二是注重教学过程特别是学生展示过程中评价环节,三是注重学生提交作业的数量的统计、四是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讲评。
规范导学案的格式,主要从两个方面规范,一是从导学案的设计上进行规范,学生需明确的知道他需要完成相关内容,尽量让需要达到目标通过导学案的填写来实现。二是学生在提交作业时必须用标准的名称格式表示,我们规定提交的文件名的格式必须为座次号+班级号+姓名,如10-109-张兵,这种规范有利于观察和统计学生作业提交的进度,准确掌握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。
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在学生的展示环节,通过课堂巡视,发现闪光点,找到不足,在展示环节让闪光点起到点拔其它学生的作用,同时也让存在的普遍问题充分暴露。
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要提交作业,需及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统计,对于还没有提交作业的学生进行提醒,要求作业都能当堂提交。但根据过往的情况来看,总有部份同学因为态度的问题无法完成作业。
课后作业或实践课题的批阅是非常重要的,一节课结束并非教学过程的完成,学生提交作业后要及时统计作业提交情况,查看学生完成的作业内容的情况。作业的完成情况,将在下一节课的开始引入前进行通报与讲解,通报的内容包换学生提交的作业格式问题、作业完成的人数情况、作业完成的质量,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给与曝光并提出改正意见,对优秀作品给于表彰。根据课程进度和承上启下的需要,对存在的问题,通过问题作品和优秀作品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,以破解信息技术一周一节而导致的知识遗忘问题。
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评价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难题,过程评价作为一种主流评价方式为人们所接受,但如何进行过程评价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,及时评价与课后评价作为过程评价的两个组成部份是密不可分的。在今后的课堂研究中需进一步探究出系统性的评价方法,对象信息技术等非高考课目进行可行的评价。
上一篇:[化学]2013年8月至12月工作感悟[ 12-27 ]
下一篇:远安一高高二化学组四个研究成果之一[ 12-27 ]
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许可证号:鄂ICP备0500248号
联系电话:0717-3812164
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