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万博软件2018|ManBeTx最新动态|ManBeTx移动版

第8分13秒,卡鲁索送精妙传球,克拉克森三分远投命中。它在一份声明中说,沙丘和砾石脊是动态的沿海地貌,注定要不断变化。通过仲裁和调解,高某最终拿到了13024元工资。

胡泽良老师在第三十一期鸣凤论坛上的发言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3年10月29日
 

教材打头阵,做好“四研究”

高二数学备课组  胡泽良     

     

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工具,尤其是在高中阶段,就像战士们的步枪。从杜郎口传来的“战况”看,他们已经在尝试抛开教材,跃进连导学案也由学生自主编写的“热核兵器”课改新时代了。我们远安一高的改革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,处于发展尖峰时期的我们,还是要步步为营,寻求稳步提升。所以,我们进行“四研究”,我们研究教材,研究“试题”,研究“说明”,研究“大纲”,目的是要搞好课堂教学,实际上是做课堂改革的基础工作,而要落实“四研究”,必须从教材----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开始,也就是,让对教材的充分研究来为我们的课堂改革“打头阵”。

就数学学科而言,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。可惜不少观点认为,教材太浅显,教材知识点凌乱,教材课时编排不合理,总之教材各种不给力。事实上,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,从章头图、章引言,到概念定理、例题习题,再到课后阅读与探索,章末小结,每一张图片,每一段文字,每一个符号都是经过了层层思索的。不能迷信地说它没有纰漏,但是,作为至少是学生手头的唯一一个数学学习工具,我们应该相信它。我的观点是,我们要研究教材,开发教材,用好教材。

一、我们研究教材,最直接的开展方式就是备课。

首先,为了制作一份优秀的导学案,我们必须研究教材。很高明的导学案可以脱离教材,独辟蹊径,但前提是,脱离了,还要做出一个优秀的结果,必须首先钻研。而且,学生在教师作课题导入之后,开始自学,是以教材为依托的,所以,导学案的命制也以教材为蓝本,是最利于学生上手的选择。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做出好的导学案,我们不仅仅是单读教材,还要读教辅。读教辅,可以与教材在设计思路和具体内容上互相参照,作出取舍。

其次,研究教材要注意整体把握。制作导学案的时候,往往是备课组任务,所以,只专注于某一节的知识点,想方设法做好这一节的预设,而且会考虑到这一节内容的每一个细节。这样很好,但这不是研究教材的全部任务。在进入某一章节的新内容的时候,作为教师,我们需要对这一章节有整体把握,这就需要我们从全局入手,整体把握教材。我个人的心得是提前通读“教师用书”,和教材相互对照阅读,并在教材上做笔记。我感觉,“教师用书”对新教师如我,是大有裨益的。它诠释了教材知识结构的整体思路,也指出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,这一点对我而言,就像一个前辈教师在指导我的工作。“教师用书”更像是教材编委对用书教师的友情提示,我们应该在进入教学前通读,从而获得对要教学的知识点的高观点整体视野。

最后,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研究教材,是很高效的办法。集体备课中,由中心发言人发表对教材内容的使用心得,有时候也会提出使用中的困惑。此时,备课组的同事各抒己见,群策群力,往往能使人获得对教材更深刻的理解。比如在本月第二个周三(109日)的集体备课上,我们高二数学备课组共同研究的内容之一是,如何展开教材必修三3.2.1“古典概型”的教学。我们首先对教材中所给五个例子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共识,此时有老师提醒大家,学习这五个例题之前,一定要首先让学生弄清楚“基本事件”之一基础概念,这是应该重点理解的核心内容,大家赞同。然后,已经上过这一节的一个老师提出,其中的例三该如何处理,才更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。这显然是一个大家都有浓厚兴趣的问题,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,最后认为,在教学中,思路上突出基本事件的重要性质:等可能性;方法上可以采用的较好的方式是分解设问,步步引导。正是因为参加了这一次深入教材的探讨,我在那一节内容的教学上,才做到了四平八稳,可以说是安全通过了课堂的检验。

二、我们研究教材,最功利当然也最有收益的方式,是通过研究它来备考。

当然,本人备考经验太少,所以这一点,是在请教了一些老师傅之后才得出的结论。上个月末(928日),我有幸和几位数学组的同仁去了宜昌市七中,那是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一次“同课异构”观摩研讨活动。观摩了两节优质课后,由省教研室学科组长周远方老师做了点评,在用时两小时的点评中,周老师不止一次强调了教材的作用。他说:“高中数学的能力要求,打个比方,就是架设从教材到高考的高架,铺设从高考到教材的隧道,乘坐从教材到高考的高铁,搭乘从高考到教材的地铁。”

我还想起了暑假时候,回华师学习期间,听过一次教材编审章建跃博士的讲座,他说过类似的话,他提醒我们刚入职的教师,应该从熟悉教材到深入教材,最后发掘教材。他当时提醒我们说,有许多高考题,是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脱胎的。最近做高考题,有的地方好眼熟,原来就是书上的。比如,今年全国卷理科数学第三题,考到分层抽样,就是必修三教材“2.1.3分层抽样”视力调查的例子,连背景都没换。更多的例子不需要列举,许多资料上都有人做过统计。当然,这里也启发我们,“四研究”不应该分头行动,而应该同时进行,齐头并进。一个知识点,大纲划清界限,考试说明指明方向,教材上讲透,最终反映在试题上。

基于上述原因,我们倡导寻求教材例题的变式,变式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押题,而是为了加强对教材的重视,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。我们也注重教材每个角落里的问题和注解。数学教材中,平均下来,几乎每一页都有一个“思考”或者“探究”之类的问题,它们有的是承上启下的目的,有的是发散思维,有的是引导做出结论。我们往往把它们落实在导学案中,要求学生参与思考。练习和习题,当然不能放过,同样落实在导学案中,对个别不易计算的题目,我们或者更改数据,或者给出参考数据。听闻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中,老师们把所有的练习题和课后习题都重新输入电脑,打出来给学生再做,这真是极好的。

三、我们研究教材,最长远的目的是“备用”,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,能够用到这些知识。

正如每一本人教版数学教材首页的“主编寄语”所声明的,“数学是有用的”。

诚然没有人拿着y=Asinx去买菜,但三角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逆向思维、函数思维、方程思想、化归转化、整体思想人类思维活动的经典方法,会通过三角函数的学习,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,这样的印象不至于明显影响性格,但潜移默化之际,一定会作用于人的行为习惯之中。我们研究教材,最深层次的目的,就是体会教材所传递的第三维目标,即“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”目标,然后在我们的教学中进行渗透。

通过研究教材,分析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其中所融入的教学思想,例如提倡“主动”教与学、加强互动、倡导“问题教学”,借助有我们一高特色的本课堂平台,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合作学习,挖掘教材背后的价值和隐藏在教材中的丰富数学思想,仔细钻研教材,吃透教材,让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,从“教教材”跃升到“用教材教”的高层次,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。

已故作家、思想者王小波是学数学出身的,他不无虔诚的说过,“数学是神的教诲,神的逻辑”,数学更是国际通用语言,是科学表述的精简形式,是人类文明的最重大成果,我们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,需要抱着传递文化的郑重心态,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寻找使大家“相看两不厌”的契合点,培养学生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,做有科学素养的时代新人。

    生本课堂校本教研的“四研究”工作,必须齐头并进,同步推进,当然不是只研究教材而已,只是我们首先接触的是教材,所以让研究教材打个头阵。我的观点不免挂一漏万,只是抛砖引玉,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。

点击数: 【字体: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
相关信息
 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!
相关信息
没有相关内容
观后心情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联系我们  |  网站留言  |  友情链接  |  版权声明  |  管理登陆

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许可证号:鄂ICP备0500248号

联系电话:0717-3812164

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